(五)结 构
22、忌“不学语法”。曾遇到这么一回事:某友寄来一联,征求意见。我认为上了水平线,但要求他进行句法分析,终于没有达到目的。句子的正常结构是: 定+主│状十谓 (定+宾)补 语
─────┼────────────
主语部分│ 谓 语 部 分 定语、状语在句中有时省略,有时可以超越一个。当然,有些句子对“主、谓、宾”也常分别使用省略方式。但要注意:谓语后边的连带部分,带了宾语就不带补语,相反亦然,没有“主谓宾补”的句法。 有时也可使用倒装句,有全联倒装对仗的,也有半联倒装对仗的(这属假对范畴)。 掌握了语法及其六种成分的用词,创作的路子自然拓宽了。 23、忌“事物结构随便”。例如某水库联: 四面山青花鸟俏; (花鸟乃一植一动)
一湖水碧鸭鹅欣。 (鸭鹅乃二家禽) 以匹配对仗的镜子一亮,不成“对象”,不宜疏忽呀!然而杜甫诗有偶句: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鼓角”是平行二物,又何以对得“星河(银河)一物?二比一也不成对象。这是因为“鼓角”在句意中并非指两种军用品,而是“战事(或烽火)”的指代词。事物在对联中的变幻融通表现形式是多样的,“红黄姹紫”有时可以对“龙凤山川”,前者为同一范畴的色彩,后者为“动物、地理”两个方面的事物,虽未体现对仗的彻底性,延伸而言,上下相对同为自现物体。不过,难谈上“工整”二字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