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画舫's Archiver

知天斋 发表于 2017-10-28 15:21

感触:外国名人长的大凡都很有“特别之个性”

[i=s] 本帖最后由 知天斋 于 2017-10-28 16:08 编辑 [/i]

[attach]7612[/attach]
[size=4]我敢肯定:很多人叫不出他的名字,虽然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哲学界名人。[/size]
[size=4]他的名字叫梅洛庞蒂,法国人。[/size]
[size=4]仔细看,头发并不多,脸也不太大,眼睛很特别,真有点鲁迅笔下范爱农“白多黑少”的特点。脸的左侧和下巴有比较突出的沟痕,原因不明确。[/size]
[size=4]了解萨特的人应该能连带地知道梅洛庞蒂的诸如生平著作思想等一些知识内容。我最感兴趣的是梅洛庞蒂哲学中“认识的相对性”。[/size]
[size=4]有发言的朋友可以在此留言。[/size]

知天斋 发表于 2017-10-28 15:28

[i=s] 本帖最后由 知天斋 于 2017-10-28 16:04 编辑 [/i]

[b]回复 [url=http://haitian.six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13769&ptid=8445]1#[/url] [i]知天斋[/i] [/b]
[size=4]照片可以是你发言的“触发”,发言可以不拘一格。[/size]
[size=4]这里提到了我感兴趣的地方是“认识的相对性”,实际上涉及到了很多的话题范围,这里有认识论的字眼。[/size]
[size=4]比如,哲学有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这里就涉及到认识论问题,所以,话题的范围是非常大的。虽然提到了梅洛庞蒂的认识的相对性,但纵向横向比较起来,古今中外比较起来,对话的范围就非常之多了。

[/size]

知天斋 发表于 2017-10-28 16:52

[i=s] 本帖最后由 知天斋 于 2017-10-28 16:53 编辑 [/i]

[b][attach]7613[/attach]回复 [url=http://haitian.six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13770&ptid=8445]2#[/url] [i]知天斋[/i] [/b]
[b][size=4][/size][/b]
[size=5][法][/size][url=http://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62550&ss_c=ssc.citiao.link][size=5][color=#0066cc]梅洛-庞蒂[/color][/size][/url][size=5]著,姜志辉译在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size][url=http://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4362669&ss_c=ssc.citiao.link][size=5][color=#0066cc]胡塞尔[/color][/size][/url][size=5]开创的[/size][url=http://baike.sogou.com/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67742654&ss_c=ssc.citiao.link][size=5][color=#0066cc]现象学[/color][/size][/url][size=5]堪称巨擘。胡塞尔把现象学叫做“描述心理学”,认为我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只应该对我们直接体验到的现象进行描述,但不主张解释现象的因果关系,应该把一切经验、知识或先入之见搁在一边,以免影响我们对事物的体验。[/size]

知天斋 发表于 2017-10-28 20:53

[i=s] 本帖最后由 知天斋 于 2017-10-28 21:00 编辑 [/i]

[b]回复 [url=http://haitian.six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13771&ptid=8445]3#[/url] [i]知天斋[/i] [/b]
[b][size=4]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一个很难理解的理论,因为有诸如现象、本质等概念的先入。大多数理认识理论对进入认知的心灵和所认知的对象加以区分。然而,胡塞尔实际上根本不认为意识和现象有区别。事实上,他认为,现象最终就包含在那种主观地经验某事的行为中。这种看法与自然的态度孑然相反,后者假定有一个与我对它的意识无关的客观的现象世界。在胡塞尔看来,认识某物并不像是在用照相机给某物拍照。通过关注我们意识可及的某物之现象,我们实际上拥有了对这一物的一个扩展了的描述。因为它现在包括真实的对象、我们实际对它的感知、我们所意指的对象和意向性的行为。他相信,这超越了对一个事物现象的表面的描述,而进入到复杂的意识活动层次。胡塞尔写到,“意识使这样的事实现象成为可能和必要,即这样一个存在的并因此而被决定的对象在意识中被意识到,在意识中作为这样一个感觉而出现。总之,解释出意识在对现象的意象和创建中的能动作用,我们才可以最好地理解我们经验的要素。[/size][/b]

大海 发表于 2017-10-30 11:09

他最重要的哲学著作《知觉现象学》和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一起被视作法国现象学运动的奠基之作。

知天斋 发表于 2017-10-30 15:57

[b]回复 [url=http://haitian.six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13778&ptid=8445]5#[/url] [i]大海[/i] [/b]
他最重要的哲学著作《知觉现象学》和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一起被视作法国现象学运动的奠基之作。
——————————————————————————————————————————————————————
[size=4]谢谢大海朋友在此留言,鼎力支持本帖!遗憾,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进行对话的沟通和交流,一定有什么顾忌,但我深信过不多久会有所改进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会认识这种交流方式的好处,这是双方的对话,不是单方面的独白,知识就在双方对话的碰撞中产生出灿烂的火花。[/size]
[size=4]大海说的这两部书是梅洛庞蒂和萨特的代表作,如果能静下心来阅读,对于艺术创作是大有好处的。如果时间紧张,看看它们的介绍之类,也会开阔视野,提高阅读欣赏能力的。感谢大海这里的留言。[/size]
[size=4]帖子的照片是梅洛庞蒂,帖子文字里渗透了我对梅洛庞蒂的喜欢——认识的相对性。这里仅仅抄录一段他的文字,以飨大家——[/size]
[size=4][/size]
[size=4]“我真的能说我会永远坚持我现在所持的观点——和它的意思吗?我难道不知道六个月后、一年以后即使我多少使用同样的形式表达我的思想[/size][size=4],他们的意义也会稍有改变吗?我难道不知道存在着观念的生命,正如存在着我所经验的每一件事情的意义,而我的每一个最优说服力的思想都需要补充,然后才不会被毁灭,但至少可以融入一个新的统一体吗?”[/size]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